大家族  第24章

作者:梁凤仪      更新:2021-01-07 02:59:36      字数:1062
  “况且什么?”
  荣宇听到父亲的这番解释,并不太高兴。
  “况且继勋与你相处比较容易,荣宙的太子身份,对继勋可能产生心理掣肘。”
  “你很为继勋着想。”荣宇有点酸溜溜。
  “对,从来都关心他。”
  话就到此为止了,荣宇没办法再问下去。
  说实在的,能把一半精力时间放到中国西北去投资,也是大开眼界的事,况且三十亿不是小数目,这项投资一定要押得准,现在荣氏的发展是直接影响她的资产。
  戚继勋是不是一个人才,这是成败的关键。
  连荣宇都有这个顾虑,荣必聪必然也会有。
  他也断不会如此草率地就让戚继勋独自面临巨大挑战,老早巳计划好为他放置几个一流行政营业大员,辅助他承接大任。
  第3节 从极端的成功阶段直往下跌
  荣必聪最亲信的属员是荣氏母公司的副主席潘天生,他把要好好栽培戚继勋的心意坦率地告诉潘天生,并问他意见。
  “天生,你看是否要派给他一营劲旅去打这天下了?”
  潘天生点头:“必须如此,继勋勤奋有余,经验不足,一有大事当前,他可能不敢排众而上,把风险顶下来。”
  “你的看法很对,他有智慧,但缺勇谋,我们要设法补他的不足。”
  “是的,西北各省的连锁计划工程场面浩大,他一下子背了这个责任在身,不只是公司的盈亏问题,而且牵涉到他个人的成败关键。”
  潘天生是一语中的,证明他是眼光敏锐、智谋独到的人,难怪在荣氏企业如此受重用。
  荣必聪自知是在冒险。
  在行政艺术上,不可胡乱把一个称职的主任升为经理,因为,有可能对方在处理较低层次的业务时,非常得心应手,但一旦升了职,就掌握不到高层面的营运要诀,败下阵来。
  失败了,固然令公司蒙受损失,而且,也必然会大伤当事人的信心。公司的盈亏对比之下仍是小事,因为总不至于一败涂地;但个人从极端的成功阶段直往下跌,尝受失败,可以变成万劫不复。
  故有些父母,明知儿女学业成绩彪炳,也不答应让他做跳班生,就是不要冒此恶险。
  荣必聪怎么会不明白这番道理。
  戚继勋无疑是极好的一名主席行政助理,但他是否是一个能独挑大旗、运筹帷幄的商场主帅呢?那就是一个问号了。
  或者戚继勋会成才,但要过一段时日。
  荣必聪如此迫不及待,破格提升,必有他的理由。这个就算亲近如潘天生,也不便问。
  不开口问,并不等于潘天生不会自行揣度,他也难免认为市场内的传言可能有几分真。
  怕是荣必聪跟邹小玉有什么暖昧关系,小玉被逼自杀死了,留下来的一番,荣必聪便要向戚继勋交代。
  天下间最令人信服的交代,不是语言,而是行动。
  因为行动代表实惠。
  就是有着这重微妙的关系,荣必聪才要如此栽培戚继勋,正如他对潘天生说的:“这事,只许成功,不容失败。”
  成功的是生意,也是人才。
  潘天生差一点就答:“挑大旗的人如果是在商场内有斤两有经验有成效的大帅之才,成功在望。现在呢,是绕了一个大圈子,有直路捷径不走,偏要跑崎岖山路了。”
  当然,他没有如此坦白,很多事心知足矣,还是向着老板已定下之目标进发为宜。
  而且,潘天生知道荣必聪跟他做闭门会议,就等于把上方宝剑交到他手上去,要他暗地里辅助戚继勋成功。
  换言之,戚继勋的成败与他在荣必聪跟前的荣辱已划上对等符号。
  他非竭心尽力地扶助戚继勋不可。
  于是,他在一个星期之后,就呈交了一张人才的清单给荣必聪,再向他解释,放哪一员猛将在哪一个位置上,以确保所有商业环节都有把守的人。如此,就能相辅相成,把戚继勋这个“幼主”捧起来了。他本身如果也有才具,将来总有一天真成大器。
  荣必聪一听潘天生的铺排,非常开心,大赞:“天生,你真是行政天才。”
  “荣总,跟你这么多年了,总不至于还在耍三脚猫的功夫吧!”
  在财阀巨富的身边做事有一个法宝,永远不要让自己的功荣与风头盖过对方。
  绝对不可得意忘形。
  历史是教训,太多自满骄矜终于引致灭亡的例子了。
  权出自上,这四字真言,必须谨记笃行。
  潘天生之所以能在荣氏企业内以一个外姓人、一个家无余荫的苦学之士,可以稳坐第二把交椅,长期的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不只是本身有才干,也是他深明深信自古以来君臣相处之道。这么闲闲的一句话,荣必聪故意说出来,安抚下属;潘天生也刻意地回敬,以示尊重。
  世纪末商场内的人际关系就是如此细腻得出神入化。
  “天生,”荣必聪问,“这名单内所有的人选都是自荣氏企业内抽调的,只有一位副总经理人选的名字,我很陌生,夏童,是我们荣氏机构内的人吗?不是吧!”
  “不,不是的,她是杜柏和手下的一员猛将。”
  “你的意思是,我们要挖角。”
  “只好如此。”
  “杜柏和是我的朋友,如果可以避免的话,就不必来这一手吧!”
  大机构之间,抢生意与抢人才,都是禁忌。
  当然,在商言商,所谓禁忌,也是经常地有人去犯着,不足为奇。
  正如荣必聪表示,可以避免的就不必多此一举,否则,战场无父子。
  “现在人才难求,如果在市场上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,比夏童更适合肩此重任的话,我也不会令杜柏和为难。”潘天生说。
  “为什么非要夏童不可?”
  荣必聪隐约记得这夏童的名字,是近日商场内出色的后起之秀,她的营商手腕与行政学问,令杜柏和的机构在近期几笔大生意上都表现出色,业内人士无不翘起大拇指说:“全靠夏童有魄力、有胆识。”

美的集团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