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雨霖铃  第1章

作者:言妍      更新:2021-03-18 14:23:11      字数:1195
  第一章
  生离死别
  才因光尽,秀句君休觅! 万绿正迷人,更愁入山阳夜苗。 百年心事,唯有玉兰知。 吟未了,放船回,月下空想忆。
  ——姜莫·蓦山溪
  春雨细细斜飞,飞过墙垣、飞过檐椽、飞过琉璃瓦,飞过朱铜门,沾染了不知多少的人间贵气,在北京在天空盘舞,再漫漫地飘洒向蒙蒙的西山。 这是康熙十三年,春雨所带来的翠绿景象含着哀悉,百花的争相竞艳也显得有些无力。 在这一年,上及王公大臣,下至平民百姓,全都忧结着一张脸,发出人人自危的警讯,因为,他们刚度过北京最寒冷又最诡异的冬天。 甚至连一个七、八岁的孩子都还记得,在去年底,那大雪深埋的静夜里,突然惊传狂乱的敲锣声。 “失火了!失火了!”人们大喊着。 声音一次响过一次,一处响过一处。 火舌在黑暗中熊熊地往四周窜烧着,让已经冷得发抖的人战栗得更厉害。年纪稍大的人,不由得想起三十年前,明崇祯皇帝亡国时最后一刻的乱象。 北京是不是又要改朝换代了?
  事情,就要从康熙皇帝的撤三藩举动开始,事实上,群臣里有绝大部分的人都反对这种做法,在内阁成叠的摺奏中,有人说三藩有功于国,应予慰留;有人说三藩在西南及东南势力庞大,若强硬撤裁,只怕会动摇国本。
  然而,二十一岁的皇帝年轻气盛,他在五年前,便以一弱冠少年的身分,亲手处置了嚣张跋扈的权臣鳖拜,并将父亲指派的顾命大臣一一踢开,完全掌握了政权。
  这些年来,他更如展翅欲飞的鹰,巡视着中土,想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;而他每每望向东南及西南时,便要呕一肚子气,只因三藩的存在,严重地破坏了他的梦想,尤其是吴三桂,更是大清版图的一块污点,已经到了不除不快的地步了。
  这或许就像是一场赌局吧!年轻皇帝的一意孤行,步步仿如铤而走险,令人不禁为他捏了一把冷汗。 果真,撤三藩令一出,吴三桂、尚之信及耿精忠立刻造反,不但全国各地震动,连京师都传出“朱三太子朱慈灿”要复国的消息。 到处都有人以“谋反大逆律”被抓,包括建宁长公主的丈夫吴应熊及儿子吴世霖,据说他们都在为吴三桂做内应。 在一片绞斩声中,吴家父子暂时被拘押在刑部大牢中,还受着不错的待遇。 “皇上不会杀吴家父子的。”有人说:“他们一个是吴三桂的儿子,一个是孙子,若一杀,不就让吴三桂造反有理,没有谈和的余地了?” “皇上不看僧面,也要看佛面,他多少要顾忌着建宁长公主,好歹吴应熊也是他的姑丈哩!”有人如是说。 这就是当时京城地区百姓乐观的想法,认为皇帝和吴三桂算是姻亲,迟早会各让一步,战争很快便会结束。
  只有几个了解皇帝个性的亲信,知道事情才刚开始而已。他不是那种会轻易妥协的人,但他也敬重自己的姑姑,在如此万难的局面下,洒在紫京城的春雨,就成了他丝丝的烦恼。
  春雨飘过了二月,飘过了三月,天气逐渐暖和起来。
  一大早,靖王府的马车,就载着征豪和洵豪两位小少爷去宗人府的学堂听翰林公讲经书。忙了一个时辰,一辆刻着牡丹花鸟的软轿进入王府前院,几位奶姨丫环搀着一位浑身粉红丝缎的小姑娘自轿上下来。
  “额驸爷家的小格格来罗!”管家媳妇朝内传唤着。 额驸爷的小格格,也就是建宁长公主的女儿,汉名叫吴攸君,取音“无忧”之意,今年十二岁,比洵豪大上六个月,自幼就是靖王府的常客。 攸君之所以常来,是因为公主认为女儿有一半汉人血流,特地要她来向芮羽福晋习些汉文、汉语。 攸君天生聪明机敏,诗文都学得有模有样,只不过一年年长大了,必须和订下婚约的征豪有所回避,再加上家中的变故,来的次数也就慢慢减少了。 管家领着她来到大厅,芮羽正等着,见了她便微笑说:“好些天没来,苹儿一直念着你呢!” 苹儿是芮羽生的幺女儿,刚满八岁,以前最爱粘着大姐姐兰格格,自兰格格出嫁后,便转而崇拜攸君姐姐。 “我也好想她叫!”攸君从腰间的荷包中拿出五彩缤纷的小玩意,“我还做了几个香坠儿要送给她。” “可不巧她刚到老福晋那儿去了,等吃过午饭就会回来。”芮羽拉住她的手问:“你额娘还好吗?” “这阵子比较没有哭了。”攸君想想又说:“我们前天还到天宁寺去上香,额娘还高兴地告诉我有关阿绚姑姑随花旗化为仙女的姑娘呢!” 芮羽听了,不禁轻笑出来。 “舅妈,那是真的吗?”攸君用私底下的称呼说:“阿绚姑姑真的变成仙女了吗?”
  事实上,在事发的当时,芮羽就有预感到是顾端宇因“格格堂”之召,到北京带走阿绚的。隔两年后,白湖的“格格堂”来报,说阿绚路过,并在祖居生了一名男孩,可见她和顾端宇正过着夫唱妇随的日子。
  若是成仙,也是“神仙眷侣”的仙吧! 这些错综复杂的事,必须保密,而即使吐实,年幼的攸君也不会懂,所以,芮羽只有说:“不管她有没有成仙,我想,她都很快乐。” 攸君此次来,是积了许多功课要芮羽检阅,并且继续上回诗经国风的课程。 她们来到金阙轩的小书房内,推开明窗,一潭映着柳绿的湖水进入眼帘。绵绵的雨忽然停止,云层中露出一点金色的阳光,把昏红苍翠的景致映得更鲜明美丽。
  芮羽为攸君的诗文下了一些眉批,然后翻开国风式微篇,要攸君逐字读着。 式微,式微,胡不归! 微君之故,胡为乎中路。 式微,式微,胡不归! 微君之躬,胡为乎泥中。 简短的字句,很容易便记诵起来。
  芮羽解释着说:“这是讲两国交战,欲借着政治联姻来达成和平的一段故事。不幸的是,甲国的新娘轿辇来到半途,双方的谈判又破裂,弄得新娘进退两难,甲国回不去,乙国不要她,她只好在道路泥泞中,满心‘胡不归’之叹。”
  攸君听得痴了,仰头问:“若是新娘嫁过去,两方又成为仇敌,她该怎么办?夫家的人会不会讨厌她呢?” 芮羽惊讶于她思想的成熟,但转念一想,这孩子不就是联想到自己母亲的处境吗? 芮羽轻轻地说:“自古以来,女人嫁鸡随鸡,进了夫家,就要忘记娘家,夫家若是当娘家是仇敌,她也只好站在夫家这一边了。” “当女人真可怜!”攸君如小大人似的叹口气。 “也不能全然这么说,只要你够聪明,仍然可以有两全其美的做法。”芮羽不希望她把事情看得太悲观。 “怎么样才能当一个聪明的女人呢?”攸君又问。

美的集团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