伪娇皇  第17章

作者:阳光晴子      更新:2020-04-23 16:02:29      字数:1100
  “来人,备轿,本王要进宫去。”
  不一会,钧王即乘轿前往皇宫。
  无独有偶的,严伦在女皇一下旨禁止收购白兰国白米后,也在前一晚回到和镇王府,听取府内总管向他回报这段日子百姓们的反应,今早又匆匆进宫。
  言宣儿已下朝,窝在御书房。太后坐在一旁喝茶,看着这愈来愈有帝王样的女儿,她笑得是阖不拢嘴。
  一看到最大的功臣进来,她就喜孜孜的起身道:“你们忙吧,忙一阵后,就换哀家来忙了。”
  这话中有话,严伦和言宣儿不至于听不出来。
  言宣儿脸红红,“母后,不是说了婚事暂且不提的嘛。”
  “哀家的言儿害羞了呢!好好好,不提,你们忙吧。”太后笑笑的再看严伦一眼,便跟宫女们退出御书房,让小俩口好好独处。
  气氛真尴尬,言宣儿的眼睛都不敢对上严伦的。
  他也看出她的不自在,目光移到桌上,“这是什么?”
  他看到那些画得奇怪的图表。
  她连忙拿了书盖住那些纸张,“没什么,画好玩的。”
  那其实是曲线表,依委托的人数及资产做曲线分析,设定涨跌限制的期货交易原则。
  另外,也有她向司农司要求的,派人深入白兰国私下打探交易价格,三天回报一次,她都做了详细的记录,也画了图。
  但严伦一向不是个听话的人,他还是移开了书,拿走那些奇怪的图表,再以奇怪的眼神看着她。
  “别问我为什么会画这些东西,我就是晚上随便想随便画,然后,就想到可以这么画,一目了然嘛。”她这叫先发制人啦,不然,他问了,她更难回答。
  这一席话唬弄的意味太浓了,尤其这些图表看起来一点也不像随便画出来的,但是,他不急,他开始对她有兴趣,除了她的变化外,还有他想探索让她改变的真正原因,直觉告诉他,那将是一件很复杂的事!
  他将图表还给她,在她面前坐下,直接切入正题,“女皇对白兰国的政策可能得适度修正,因为官方虽然不买,但百姓们私下囤货,仍然会影响价格波动。”
  对啊,她怎么没想到百姓们会私下交易?没有上行下效,怎么办?
  “我想,适时的开宫仓,释出免费的米粮,至于量维持百姓基术需求即可,但若被查到私下囤积米粮的百姓,则不供应。”
  “我知道,这会让百姓们不愿再花自己的银两去买米,对不对?”
  “没错,再对外放出一个消息,指朝廷已经打算向别国进口米粮,但这是打心理战,东风皇朝幅员辽阔,产米的邻国除了白兰国之外,都只能自给自足而已。”
  她皱眉,“可一直倚赖他国也不妥,还是得开发新的供给产地,选择最适合的交易策略……”
  下意识的,她又说起期货交易经,却见他眼神诧异,她连忙干笑两声,知道自己的用词择字让这个古人很不适应,她想了想,又道:“我在想难道我国没有适合种植稻米的区域吗?既然幅员广大,就要善用地理优势去开发不足?”
  “开发?”
  “嗯,开发投资,只要小心控管投资风险,就算无利可图,也比让人掐着脖子任意宰杀要好。”
  惨了!她又说了让他听不太懂的话,瞧他又目光炯炯的看着她。
  严伦的眼神有点复杂,像在沉思着什么,但他终究没说什么,迳自起身,“你去换件轻便的外出服,我带你到一个地方去看看。”
  虽然不解他要带她去哪里,她还是很快的回到寝宫换件桃红色裙服,简单的插了一支古玉发钗,身上没有其他饰物,虽然少了贵气,却多了份动人的清丽,严伦一见,还愣了一下,诧异于她竟能如此的素雅。
  但她的改变愈多,他心中的疑问就愈多。
  可他不急着解开谜团,因为,他有种不好的预感,谜题一解开,就是她离开的时候。
  
  一个时辰后,两人乘马车来到位于城郊的一处农家。
  这农家很特别,只有一小块田是种稻米的,其余围着这块小田地的近百亩田地全种植了苎麻和棉花。
  “这就是从白兰国那里买来的种子所种植出来的稻田。”
  严伦偕同她站在盛夏的田埂旁,太阳又炽又烈,而她很惊讶的发现他竟然刻意站在她身前,为她挡去烈阳,她的心有点甜,但随即又想,是刚好吧!”一个那么霸道冷漠的男人会这么体贴?
  他们刚下马车,正在屋里用餐的农家急急走了出来,一见严伦,连忙点头称谢,“谢谢摄政王,我真的把占城稻种起来了,只是,我没有能力劝说其他农家改种,真的对不住你啊。”
  “没关系,这是女皇。”
  年届六旬的老爷爷眯了眯眼,这才看清这位美若天仙的姑娘是当今圣上。“女皇万岁——”
  一见温厚的老人家要跪下,言宣儿连忙将他扶起,“不用跪了,平身,不准跪。”
  “是。”
  见严伦浓眉一皱,她耸耸肩,“在外面就别那么麻烦,我这算微服出巡嘛。”
  不在乎头顶上的烈阳,她倾身靠近那到秋季就能收割的稻田。看来看去,跟她在现代看的稻子挺像的,唉,她这门外汉看来看去都一个样!
  “这品种稻米不好种植吗?”她回头看着严伦,“不然,其他人为何不愿听老人家的话一起种呢?”
  “非也,此为占城稻,适应力极强,穗长而无芒,颗粒小,这处坡地的方田也有蓄水灌溉,只是,”严伦摇摇头,“百姓们不肯更改种植的项目,因为,苎麻和棉花的经济价值较高。”
  原来如此,她明白了。
  老农夫见女皇没有架子,便斗胆的跟着解释,其实苎麻和棉花因为种的农家太多,价格已经没以往好,所以,当摄政王希望承租他这块田种米时,他就答应了,并依他的意思劝说其他农家照做,但农家们怕贸然改种,收成欠佳,便不肯改种。
  “这就是所谓的一窝蜂现象,价格高,一群人忙着种,等到供过于求,价格便往下掉,只能任由中盘商剥削!”言宣儿看着严伦,有感而发。他虽然是古人,可是他的脑袋实在很现代。“我知道你为什么要带我来这里了。”

靠信仰支撑的股票之泸州老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