绣色可妻  第9章

作者:寄秋      更新:2020-12-14 02:32:25      字数:1108
  “可是我们手边的银子也不多呀,我收的是订金,还没把人家的绣品赶出来,哪来的尾款,再说,若是手上的钱全拿来还债,家里就要断炊了。”她们一家三口又得回到先前吃咸菜配小鱼干的苦日子。
  一想到好不容易养出好气色的小女儿,面色愁苦的董氏笑得酸涩。“娘多洗几件衣服,为人缝缝补补,得空时再绣两件绣件,天无绝人之路,咬咬牙就撑过了。”
  鼻头一酸,蒲恩静抚着母亲的手,手心的干裂和粗糙是长年洗衣服所造成的裂痕。“娘的手都流血了,叫女儿如何忍心再让你劳累,不如和对方商量商量,我们分次偿还,总有还完的一天。”
  还上十年、八年,她也老了,大龄闺女不嫁也罢,安心的留在家里养家活口,带大年幼的妹妹。
  她打着不嫁人的旗帜好照顾弱母幼妹,再过十年也不过二十四,她还能招个家贫的男子当上门女婿,撑起一家家计。
  “这也是个办法,希望你表叔能通融通融,别逼着我们一次还清……”董氏叹息,就是苦了孩子,要跟着她受累。
  母女俩在屋子里说着蒲父欠下的旧帐,合计着该怎么偿还,家里头的银子分成三份,有限的运用,一份还钱,一份拿来应付家计,另一份则是购买所需绣线。
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没有绣线蒲恩静便绣不出一朵花,后头的开销和还债又上哪里筹措,先留本方能安顿后头的事。
  她赚的银两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,起码能让一户农家吃上一年的白米饭,可是挪为他用时却是少得可怜,算来算去缺的不只那一点点,穷人家要脱贫真是太难了。
  蓦地,门外传来不轻不重的叩门声。
  以为是表叔家来讨债,蒲恩静和董氏同时脸色微变,有几分慌乱地赶紧把银子分开藏好,确定财不露白后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拉开上门的门板。
  门一打开,见是张陌生的脸孔,两人略微一怔。
  “请问你……找谁?”蒲恩静第一眼便看出来者的衣服浑身富贵气,是提花绸的,当下断定此人与表叔无关。
  也许是哪一户大户人家慕名而来,请她描补绣样的吧?她想。
  “我是城里兰家绣坊的胡管事,听说这儿有位蒲姑娘善刺绣,我家东家闻其大名,有意请她到敝行做事。”四十开外的胡管事一脸诚恳的询问,眼神不住打量屋内简陋的摆设,心中有了一番计量。
  “兰家绣坊?”她听过,是规模甚大,不下现代的连锁店,各地都有其分行,以兰锦最为人称道。
  “你是蒲姑娘吧?!敝东家是诚意十足聘请你的,月银方面绝对不会亏待姑娘,定让蒲姑娘满意。”做生意的人先谈利益,有银子好办事,鲜少有人和银子过不去。
  “是吗?”她从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,一个人不会平白无故对另一个人好,除非有利可图。
  曾经有段时间是坐轮椅的,蒲恩静在行走前会习惯性的顿一下,不自觉地抚抚膝盖,她老觉得这双腿不是她的,是借来的,因此分外的珍惜,不知不觉便走得慢些。
  看她的动作像个体力不支的小老太婆,慢吞吞地一眨眼一举手,慢到叫人有点心急,没耐性的大概会被她气掉半条命,以为她是故意拿乔。
  “静儿,还不请客人进来喝茶。”屋内的董氏发出轻咳声,提醒女儿不得怠慢了来客。
  “喔,就来了。”回应了一声,她客气地请人入内,纤柔的身子仍走得不快。
  “没什么好招待的,请见谅。”
  “没有的事,是我才要请两位不要见外才是,日后同为东家效力,蒲姑娘也是一位小管事,与我平起平坐……”若是能推出比兰锦更夺目的织锦,她的功劳自是不在话下。
  “等一下,我听不懂胡管事的话,什么管事,我只会刺绣而已,不管事。”和一位理事多年的管事平起平坐?这不是天大的福分就是陷阱。
  胡管事笑得像朵花似的,好不和善。“是这样的,我家东家交代了,蒲姑娘到了我们绣坊也不必累死累活的刺绣,只要教会其他绣娘并从旁指点一二,有空暇时再绣上那么几针,一个月交差三、五件绣品就成。”
  “一个月三、五件绣品?”闻言,她有些想笑了,柳眉弯成月牙状。“那是论件计酬呢,还是以月银结算?绣件是大是小,大的价钱如何,小件绣品又怎么算。”
  “啊!这个……蒲姑娘让我想一想。”面对她突如其来的发问,没料到小小绣娘也有这般机灵脑子的胡管事干笑的慌了手脚,摸着后脑杓想着做何回答。“一个月五两银子,姑娘认为呢?”
  她一听又笑了。“胡管事八成没打听清楚,我接一份订单是依件计价,以衣服来说是一件一两银子,我偷懒些,月底一结算也有十五、六两,若勤快点还不只这数。”
  十五、六两……胡管事在脑里核算了一下。“成,一个月二十两,实领的,你每绣出一件绣品可以从中抽取贩售的一成费用,不过要扣掉绣线和成本,布和针线从绣坊领取。”
  他有些吃惊她的淡定,要知道五两银子已足够普通小户人家一两年的嚼用了,他还以为听到这个数字她会对自己感恩戴德,没想到她竟不为所动。
  “我能预支月银吗?”到绣坊做事有固定的薪饷,她很快就能存到一笔钱在城里置屋,把娘和青青接到新屋。
  “多少?”
  “一百两。”
  “一百两……”他抚着长了短须的下颚,略略思索。“不知姑娘要这笔银子有何作用?”
  “还债。”她回复得毫不保留,欠表叔的银子迫在眉睫,便是她不言明,人家在街坊邻居打探一下也就明了了。
  “还债呀,”胡管事轻应,眼珠子转了几圈。“没问题,没问题,都是自家人,贴补贴补也是情理所在,蒲姑娘不外传的绣技只用在兰家的锦绣上,我们以后的兰锦将比苏家的苏锦更胜一筹……”
  “慢着,何谓不外传的绣技?贵东家请我到绣坊只是刺绣吧,顺便教教不上手的绣娘不是?我有我的绣法,教不教在于个人,没什么不能外传的绣技。”她不藏私,刺绣的技巧要代代传下去,香火传承,后人才得以学习。

美的集团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